文/某不愿署名的上市公司生产队长 曾经看过美国的一个电视片,讲的是美国有些研究龙卷风的专业人员或业余的但对龙卷风特别感兴趣的人,希望尽可能近距离地观察、研究龙卷风是怎么形成、如何运动的,因此,开着车到处去追踪龙卷风,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包括把成千上万的空可乐罐放到龙卷风路过的地方,当龙卷风路过时,观察可乐罐在龙卷风里的状况。 曾经尽管他们希望尽可能近地接近龙卷风,但似乎决不想把自己放到龙卷风的中间去体验一下——这显然是件蛮恐怖的事。龙卷风来的时候拔地而起,所过之处一片狼藉。当然,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很大的胆量,不惧怕这些,也完全有机会可以借着龙卷风的威力飞到九霄之外。那么问题来了:他能不能平安落下来?曾经从高空降落是需要本事的。我们看过神七、神八从外太空返回地球,降落前,返回仓要弹开一个硕大的降落伞,减速,慢慢降落到一片广袤的、柔软的草地上,肯定不能落到水泥堆里去。也曾经听说过一个跳伞专家,在高空跳伞的时候降落伞出现了意外,没有张开,好在这个人训练有素,利用空中滑翔技巧,减缓着陆的速度,最后尽管全身骨折,但好歹保住了性命。曾经一般来讲,炎炎夏日,人在没有空调的屋里没法待,都希望能待在一个有风的地方,尤其是穿堂风,坐在风口,省得摇扇子,很凉爽。可是,如果在山里头,要待在风口其实还是蛮危险的。想当年我们在村里,尤其是夏天看场、秋天守秋,都要很小心地避开风口,否则搞不好有可能会口眼歪斜的。曾经现在时代变了,能够到风口浪尖上潇洒走一遭成为一种时尚。一位名人讲了:“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于是乎,很多人都在到处找风口,想做一头能飞起来的猪。曾经其实我觉得这里头一定有些误会。这位名人讲“猪也能飞起来”,但他可没讲他自己就是这样一头飞起来的猪;另外,他也没讲,猪飞起来以后怎么落下来。或者借助降落伞,或者利用滑翔技术,更重要的是可以降落在一片柔软漂亮的草地上,而不是掉到水泥堆上去。曾经另外我也相信,讲这个话的人一定是体会了在飞起来之前所经历的各种修炼,一定经历了找风过程中的各种痛苦。很多情况下,我相信其实他在即将飞起来的时候,并不知道有风可乘,只不过在拔地而起之后,才知道自己刚才是站到了风口上,借此才可以翱翔太空。曾经小的时候,一度迷恋放风筝。有一次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同学去放风筝,每个人拿着自己做的风筝,兴高采烈在操场上一番折腾之后,真正能把风筝放起来的,全班只有一个人,其他的风筝基本都放不起来。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道理也不复杂:风筝做得好不好是一个原因,另外,掌握风、了解风的品性,也是件蛮难的事。于是乎,看着我们那个同学把他的风筝高高放到天上的时候,我们只能自叹不如,然后琢磨:咱还是玩点别的吧。曾经古人以“风”为题材的作品挺多,最有名的大概是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派风起云涌、洋洋得意的气势;而《西游记》里一讲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却是妖精来了;再就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更有意思的是宋玉的《风赋》,对“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这两种风有特别生动的描述。我就想,能够当大王的一定不多,如果说一群人里只有一个人能当大王,那绝大多数人就是庶人了。对于多数人来讲,如果一味过多地去想怎么利用大王之风,恐怕不太现实。曾经如果多数人都没有那个幸运找到让自己飞起来的那个风口,那么与其去苦苦找风,倒不如做一个“健走”的人。据科学家研究,人类从树上下来之后,到现在几十万年,强健体魄最好的方法,其实还是“健走”。所以我们在羡慕那些在风口飞起来且能持续飞扬的人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考虑自己接下来的选择:是花大量时间找风口呢?还是先迈开大步练一双铁脚板,做一个健走的人?更何况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有缘人本就可遇可得:备不住走着走着,自然就走到某个风口,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曾经有猪在天上逍遥地飞,有人在地上大步流星地走,这也是一番风景,有什么不好呢? 曾经闲居偶得,谨以此文送给那些怀揣梦想,但一时半会还没找到风口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c99love.com/hxzy/108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