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微课赵博士艺术课堂虎口脱险

发布时间:2017-4-13 12:17:39   点击数:

大家好,欢迎来到赵博士艺术课堂,今天跟大家说说《虎口脱险》这部电影里的欧洲艺术和音乐。这部电影制作于年,时间很长了,到今年五十年了。当年在欧洲七十年代是也最卖座的电影。《虎口脱险》应该算是法国人的抗德神剧,咱们有抗日神剧,他们有抗德神剧。中国的电视台特别爱演这个,所以咱们小时候都看过。我们生活在德国,在德国电视台就看过一次。因为这个电影是嘲笑挖苦德国人的,所以德国电视台不太爱演,抗德神剧嘛。

这个电影中文翻译的非常好。原来的片子里面主要说法语,也有英语和德语,语言的幽默,翻译成中文就没办法了。这里面法国人说的蹩脚的英语,英国人会说几句糟糕的法语,那德国人会说拙劣的法语,那其实都是笑点。比如指挥先生和油漆匠在土耳其浴室光着身子相见,眉来眼去地说,“Areyou?”“Youare?”(是你吗?你是吗?),就像说“Howareyou?怎么是你?Howoldareyou?怎么老是你?”一样,都很经典。还有法国人穿上德国军服,学德国人说德语,Ja,Ja,Warumnicht,(是,是,为什么不是?)都很搞笑。

在欧洲生活过的人知道,法国人不会说英语,他们太骄傲了,不学也不会;英国人当然不会说法语,全世界都说他们的语言嘛;德国人倒是好学一点,都能说点,但是爱卖弄,令人讨厌,比如火车上那个德国军官和英国飞行员使劲说法语,很典型。

咱们先说虎口脱险里面的音乐,电影配乐是法国很牛的作曲家奥立克写的,他是当年法国音乐六人团的成员之一,很厉害,写了很多电影音乐。当然,咱们今天要说的不是他,而是比他更牛的柏辽兹。电影里用了柏辽兹的《拉科奇进行曲》,出现过至少三四次。一次是在影片的开始,那个指挥先生排练的就是这首进行曲,后来因为搜查英国伞兵被德国人打断;第二次是他们爆炸没成功,逃跑时在下水道里面,指挥先生丢假发的时候也出现过一次,很简短,像滴水的声音,衬托指挥失落的心情;第三次是在影片末尾,他们坐滑翔机成果逃脱,在飞机上指挥先生挤在中间又夸张地指挥这首乐曲。咱们重温一下:

大家都对这个曲调应该都有印象。这首曲子叫做《萨科奇进行曲》,不是,拉科奇,不过萨科奇也有匈牙利血统。拉科奇是在18世纪初匈牙利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民族英雄,这首挺雄壮的曲子是他的宫廷乐师为他写的。后来流传很广,成了匈牙利的爱国主义象征。柏辽兹在年的时候,去过匈牙利布达佩斯,在那儿可能是搞演出吧,有朋友给了他这个曲谱,跟他说,要是想在匈牙利成功,你最好用他们的曲调,所以他就把这首曲子谱写成管弦乐,后来放在他的歌剧里面。

当时的演出效果非常火爆。根据柏辽兹的记载,乐队在高亢激昂的高潮中结束后,观众席里面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喊叫和跺脚声,观众如醉如狂,火热得像火山爆发一样。观众整个就疯掉了,马上要求再来一遍。后来柏辽兹就把这首《拉科奇进行曲》,放在了他的一部歌剧里面,叫做《浮士德的沉沦》。在剧中,草原上黎明的时候,有农民的合唱和民间舞,远处传来雄壮的号角,匈牙利的军队列队而来。这时候乐队演奏这首进行曲,非常热情洋溢,生机蓬勃,色彩鲜明。

除了柏辽兹,大钢琴家李斯特也改编过这首《拉科奇进行曲》。李斯特也是匈牙利人,所以对这首曲子有特别的感情。李斯特写过一批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二号特别有名,动画片《猫和老鼠》就是用的那一段。这首进行曲编在他狂想曲的第15号里面,表现出很强的英雄气概。法国导演用这首曲子,用意也是非常明显,其实就是暗示法国人当时对德国的反抗,用匈牙利反抗奥匈帝国压迫来暗示法国对德国抵抗的决心。当年法国对纳粹德国不战而败,可是他们在“抗德神剧”里用音乐来表示不服和反抗,有点意思。下面听钢琴版的《拉科奇进行曲》:

在艺术方面,《虎口脱险》这个电影开始的一大亮点就是巴黎歌剧院。大家记得飞行员跳降落伞,有一个就落在了巴黎歌剧院的顶子上,然后藏在指挥先生的房间里。还有后来演出当中指挥逃跑,在歌剧院里面跑来跑去的,大家都能看到这个超级豪华的建筑。歌剧院就在巴黎市中心,去过巴黎的朋友可能也都知道,它就在老佛爷百货附近。巴黎歌剧院应该是世界范围内歌剧院一个突出的代表,年建成,十分庞大,能容纳将近个观众。

巴黎歌剧院里里外外的装饰特别美丽和富丽堂皇,外部也有一系列精美的雕塑,比如上面卡波的“舞蹈”,是非常有名的雕塑作品,原作现在保存在奥赛博物馆里。歌剧院内部装饰奢华,金碧辉煌,像走廊,就跟凡尔赛宫那个镜厅似的,大台阶也非常的美丽,充分显示法国人的高贵华丽和当年的土豪劲。顺便说,建筑师名叫加尼埃,名字就是“装修”的意思,人家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没人拼得过。在巴黎歌剧院里看戏可跟在瓦格纳那个节日剧院不一样了,我们在电影里面看到了,无论包厢还是观众席,都要舒服多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歌剧院内穹顶上的壁画,这个穹顶壁画,是年当时法国文化部长邀请大画家夏加尔创作的,我们都知道夏加尓是非常受欢迎的大画家,意思就是非常贵,他的画有点儿童画的感觉,色彩绚丽,非常令人愉快,夏加尔在圆形穹顶壁画上,画了各种歌剧芭蕾舞的内容和场景。夏加尔的现代色彩和歌剧院的金碧辉煌特别匹配,成为巴黎歌剧院一个特别的亮点。

穹顶壁画有不同的内容,用蓝色,黄色,红色,绿色等等;有芭蕾舞剧,比如说《天鹅湖》,还有歌剧,如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莫扎特的《魔笛》等。给大家在这里看一个夏加尔壁画的细节,这个细节描绘的是《魔笛》的一个场面。这里给大家听一段“铃声多美妙”,非常短的一小段,不到1分钟,很精巧。给坏人听了这个魔铃以后,坏人一下子就晕头转向,跟着一起跳舞,非常搞笑的一小段。古典吉它曲十大名曲之一-《魔笛主题变奏曲》当中的主题,就是这段。咱们听一下。

大家看穹顶壁画的时候,可能也注意到了,这个图片上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大水晶吊灯,在观众席的正上方。如何漂亮气派咱先不说,这个吊灯有五六吨重,非常悲催的是,在年演出时候,这个吊灯非常神秘地掉下来了,砸中了一个中年妇女MadameChomette,砸死了。死了也值吧,名垂青史了,不然谁知道这么一位“烧麦”夫人呢?但是这个事儿,后来就成了《歌剧魅影》这出戏的引子。《歌剧魅影》应该说是最受欢迎的一出音乐剧,我们听一小段:

《虎口脱险》电影里面的音乐和艺术很丰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这段“鸳鸯茶”,对吧?大家都记得,在电影里出现过很多次:英国飞机行动代号就叫“鸳鸯茶”,飞机上吹过口哨;飞行员到指挥先生屋里的时候,他们还一起谈过,说用这个暗号去和中队长碰头,弹钢琴叮叮噹噹的;然后在土耳其浴室,这是最经典的,指挥先生和油漆匠,跟一个大胡子,眉来眼去地吹口哨,哼哼“鸳鸯茶”,这是电影里最搞笑的一个场景。

那这个“鸳鸯茶”是哪家公司出品的茶叶品牌呢?其实不是,英语叫“TeaforTwo”,翻译成“鸳鸯茶”,其实是指英美的休闲文化,特别是在英国的下午茶。两个人嘛,下午休闲的时候,来壶红茶,两个人一起喝一下,吃块蛋糕点心,一起聊聊天。那这首歌,其实是来自美国百老汇歌舞剧当中的一段。说的是一个男子想象和他的女友一起共度美好时光,这么甜滋滋的一首曲调,咱们听一下原版:

这首二十年代的歌曲,在当时很受欢迎,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有个比较有名的轶事。当年苏联的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有一次在他一个朋友家,他的朋友和他打赌,说给你听首小曲,一小时之内如果能够写好管弦乐配乐,就服输给你卢布。肖斯塔科维奇是个很天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好,打赌,结果他听了一遍以后,不到45分钟,不仅写下来,而且改编成了很有意思的,很漂亮的一首管弦乐小曲。这个小曲,后来放到老肖的《黄金时代》中。咱听听作曲家改编的小曲,很有特色大:

这段有点儿爵士味的《鸳鸯茶》,各种改编和演奏非常多。十几个,几十个都是有的。我在这里也给大家再听两段改编曲,一个人叫做强歌“Django”,活动在三四十年代,他主要是弹爵士吉他,也和小提琴合作,咱们听他演奏的这段,非常有味道。法国的爵士乐,我个人觉得非常精致,更知识分子化一些,弦乐器用得多一些,不像美国早期的爵士乐,用铜管吹吹打打的。(后来要好一些)

另一段是有名的小提琴家梅纽因演奏的。梅纽因是二十世纪非常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和教育家。我有幸当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还听过他来华时候的讲座,印象深刻,挺好的。他演奏的一些小提琴曲,特别的感人,特别的有感情,相对来说是比较浪漫化的演绎,非常动听的。他和另外一位小提琴奇才格拉佩里合奏这首小曲。格拉佩里是爵士小提琴演奏家,也是一个很神奇的人物,据说他无师自通,自己拿着小提琴,慢慢摸来摸去的,摸出这种爵士的感觉,所以独树一帜,咱们听听他们的演奏,也特别好听。

听完了音乐,咱们继续说影片当中的艺术,特别是建筑艺术。情节发展到他们从巴黎逃出来了,开车到了郊外的地方,大家可能有印象。后来那里有嬷嬷帮助他们,在像是修道院这么一个地方,就是大胡子队长藏身到地方。这个美丽的建筑在博纳,医院,叫做“医院”-不是主公刘备专门治病的地方,是“上帝之家”的意思。大屋顶很特别,很漂亮彩色琉璃瓦组成几何图案,是略有哥特风格的木石结构建筑。这种彩绘屋顶在本地很多见,十分美丽。医院有至少来年的历史,医院,非常了不起。

医院的创建人或者叫赞助人,是当时的勃根第公国罗兰公爵夫妇。勃根第相当于现在的法国东边,包括比利时这么大块地方,首府在第戎和布鲁日,都是十分漂亮的城市,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国家了。罗兰公爵是当时勃根第非常富有的大人物,他请当时的画家,凡爱克给他画的“罗兰公爵圣母像”很有名,是艺术史上的名画。我们如果看一些关于罗浮宫的名画介绍,就常会看到这幅画。左边穿织锦缎的这位,举双手向圣母礼拜的,就是历史上的罗兰公爵。

罗兰公爵出资捐献医院,这个地方简直太好了,太舒服了,以至于有这么一句谚语说,“医院是世界上唯一让人想生病的地方”。我们在电影里面领略了医院的美丽,现在它是一个博物馆。实际上,在这个地方还有一件特别珍贵的宝贝,是当时的大画家叫做魏登(不是路易的那个威登哈),绘制的一个大型的祭坛画,“最后的审判”,是艺术史上的名作。

祭坛打开以后,基督在画的中央,坐在彩虹上,两边有两个小天使,基督下面是天使米迦勒,拿着一秆秤,两边有圣母玛利亚,和圣使徒等等。供养人罗林夫妇在祭坛的外面,合上祭坛就能够看得见。魏登和凡爱克都生活在十五世纪比利时一代,我们叫做“弗莱芒画派”。他们画的画特别的讲究色彩和物体的质感,所以特别耐看,用放大镜看,越看越漂亮。魏登的这幅大祭坛画,算是这个时代的这种绘画风格的一个代表作品,颜色绚丽,金碧辉煌,画得特别的精细。

在勃根第这个地方,风光也特别漂亮,像指挥家欺负油漆匠,让他扛着他走,还有修女嬷嬷赶着马车,以及他们在山路上开着汽车,往下扔南瓜砸德国兵的片段,有很多是在勃根第地区拍摄的法国乡间风光。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本地出产特别好的勃艮第葡萄酒,喜欢喝一口的朋友想起来了哈,就是这个勃艮第。在医院,每年10月份会进行的葡萄酒拍卖,是全世界葡萄酒行业非常有名的事情。除了美酒之外,本地吃的东西也特别有意思,烤蜗牛,还有用葡萄酒来烹制的牛排,说到这儿,有点流口水了。

从音乐艺术一路说到了吃喝,勃根第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有点像做广告哈!)时间过的非常快,很快半个小时时间就到了,我们今天的“赵博士艺术课堂“就说到这里!下次说西斯廷礼拜堂,祝大家周末还有节日愉快!谢谢大家!

---------------------

“赵博士艺术课堂”在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权威
白癜风症状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c99love.com/hxzy/54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