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日,经过10个月的紧张筹备,北京市少年宫终于开幕了。开幕那天天气晴朗,少年宫的廊下挂满了宫灯,院内彩旗飘舞,红墙黄瓦在阳光下分外夺目,孩子们在院内高歌欢舞。上午9点,名少先队员聚集在少年厅里,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吴晗向孩子们宣布: 今天,我代表市人民政府把这座美丽的少年宫送给你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这所宫殿的主人。祝你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准备着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孩子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现场沉浸在一片欢愉之中。仪式过后,孩子们涌向游艺室。次日的《北京日报》这样写道:“室内有各种棋类、积木和桌上足球、桌上冰球等游艺品……少年动物饲养园里,小兔们努着小嘴,鸡鸭迈着方步,它们正在等待着小主人们来饲养。” 年4月,景山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当年只有16岁的工人傅博仍记得第一次进入景山的情景。那时候景山里非常荒凉,没有一点皇宫大内的样子。原先驻扎在这里的防空部队已经撤走了,院子里堆的炉灰和渣土有两米多高。当时景山东西门之间根本没有路,地上的蒿草有一人多高,走路时得用手把草分开才能通过,胆小的人根本不敢一个人走。在草丛里一走,就有一群乌鸦“嘭”一下子飞起来,白天都阴森森的。图为少先队员参加除草。 少年宫的概念是从苏联传来的。苏联的校外教育种类很丰富,包括少年宫、少年之家、儿童剧院、儿童铁路、少年自然科学家站、少年旅行家站等。儿童剧院和木偶剧院经常上演小朋友们出演的课本剧。儿童铁路上司机、列车员和乘客都是孩子,成人只在一旁辅导、保障安全。苏联最长的儿童铁路在格鲁吉亚境内,全长达6公里。图为年,苏联大马戏团来尚在筹备中的少年宫参观。 欢迎 凯旋。 金工室里则配了一台小型车床、一台钻床和台钳、锉刀等工具。年,金工组在活动。 金工组组员在做零件。 任光远是少年宫科技部部长,他回忆,那时候毛主席说有些年轻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于是他就在少年宫开辟了一块四五十平方米的小菜地,命名为“红领巾小农场”。 小菜地由生物组的窦辅导员照料。菜地里种着黄瓜、西红柿等时令蔬菜。窦辅导员将地下化粪池的粪水引过来浇地,蔬菜长得特别硕大喜人。任光远记得,在一个节日里,他们将红领巾小农场里结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装了满满一篮子,托市委献给了毛主席。 年,电工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发电。 年,暑期钢琴小提琴组举办了观摩会这是组员们在启奏“社会主义好”。 年,刚从第二师范学校毕业的洪潭生分到了少年宫。少年宫文艺部部长陈冶老师将木偶组交给了她。洪潭生对木偶一窍不通,为了能让她赶快上手,少年宫每周派她去木偶剧团学习三次。在木偶剧团,她不但要学习表演、编剧、导演,还要学习制作木偶。洪潭生学习的主要是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杖头木偶的头很复杂,先要用泥做个头型,然后把泥头剖成两半,再用石膏翻成模子。翻好模子后,一层一层地糊上报纸,大概糊十到十二层,再将头的两部分粘在一起,用油画色画上五官。最典型的杖头木偶就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小叮当”。 小朋友们对木偶的热情很高,木偶组招生的消息在报纸上一登出来,小朋友们就来了。在选拔学员时,洪潭生特别注意挑选有朗诵功底、声音有个性的孩子。有一个学生声音甜极了,广播电台里那句著名的“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就是她说的。 木偶组的孩子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三的都有,大一点儿的孩子负责制作,小一点儿的负责表演。从制作、编剧,到表演、配音都是孩子们自己完成的。 年,图为话剧组木偶组去天安门演出。 每学期木偶组都能推出一个新戏。少年宫的木偶小剧场在一个偏殿里,舞台是椭圆形的,剧场里只能摆下40多张椅子。每周演出时,剧场里聚满了来少年宫玩的孩子们。木偶组表演的俄罗斯舞蹈、拔萝卜、山上的小房子等木偶剧最受欢迎。图为年寒假活动小演员操练木偶准备为同学演出。 年,刺绣小组组员肖玉兰去美术研究院刺绣工厂,在刺绣老艺人李雁赛指导下学刺绣。 年,国家画家娄师白指导金石组活动。 年,钳工组在活动。 年“五一”,在团市委军体部工作的张洪滨被调到少年宫组建军体部。在团市委时,他的主要工作是组织青年学生打靶野营。张洪滨虽然是部队出身,但他学的是无线电报务专业,对于射击也是个门外汉。为了赶紧将这项运动开展起来,团市委专门从军事院校请来教官,对他进行系统培训。调到少年宫时,张洪滨已经是一名非常专业的射击教练员了。 来到少年宫,张洪滨马上着手修建射击场。射击场的第一要务是保证安全。张洪滨在少年宫各大殿中转悠了一圈,相中了乒乓球活动室旁边的夹道。这个小夹道只有10米宽,张教练在夹道边上砌起一道6米高的墙,形成了一个封闭空间。这就是少年宫的射击场。然后,张洪滨又从国防体育协会要了多支枪和几十万发子弹。少年宫的射击小组就这样成立了。 年,六一军事体育表演。 少年宫射击队屡屡代表北京参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北京市的少年队。年,少年宫射击队代表北京参加全国六城市比赛,拿了总分第一。每年在西郊靶场组织的比赛,拿冠军的也是少年宫射击队。图为年少年宫第一期射击训练班进行实弹射击。 年,少年宫气枪小组在射击。 年,市少年宫组织小学生一日军事野营活动。 年,少年宫体校炮兵班在活动。 年,少年宫组员在军事体育推广大会中军事体育表演。 射击项目开展起来后,张洪滨又着手组织无线电报务小组。他从国防体协无线电俱乐部请来3名教练,教小学员们收发报。当时东城区少年宫也在开展这项活动。每天下午三点,两个少年宫的小电台互相发报,内容是《人民日报》。少年宫无线电小组的水平非常高,每年都有不少孩子直接进入北京军区当了报务员。当时部队培养一名合格的报务员,每天培训八小时,没有一年到一年半培养不出来。少年宫的孩子,从初二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4年,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报务员。他们到部队熟悉一下机器,马上就可以工作,减少了培养的过程,非常受北京军区欢迎。 年,少年宫无线电报务组组员在收报。 年野营行军中无线电联系。 年,在体育场游艺的电动游戏。 年元旦庆祝少年宫正式开放。 .6.1,参加游园联欢的少年儿童玩的游戏。 当年“全民皆兵”有个口号:“打得响,开得动,连得上。”“打得响”、“连得上”,少年宫都有了,“开得动”也不能落下。于是,张洪滨在少年宫成立了摩托车队。摩托车队的摩托车是国防体协摩托俱乐部支援的,清一水儿的进口货,教练也是摩托俱乐部的专业教练。他们不单教学生们骑摩托,还教一些简单的跨越障碍动作。其实,开展摩托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到了高中二、三年级学开汽车。不过,少年宫场地太小,摩托车队与足球队共用一个操场,经常会有矛盾。后来,这项活动就慢慢停止了。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张洪滨甚至还在少年宫开过滑翔机班。“不是模型啊!是有真人坐在上面的那种。”张洪滨强调说。 当年,他们在少年宫操场的西北角设置了一个橡皮筋弹射器。滑翔机从西北角弹起来10米高,滑行米后在操场东南角降落。在那么小的场地教高中生开滑翔机,如今听起来有点儿匪夷所思。难道不怕出危险吗?张教练说:“滑翔机加上两翼有十几米宽,前后也有10米长,就算掌握不好平衡掉下来,翅膀也能硌住,人没事!”事实上,少年宫的两架滑翔机中,确实有一架着陆时摔坏了。 为什么要在少年宫开展如此高难度的项目呢?张洪滨告诉记者,有一次贺龙副总理对他说:“我们培养一个飞行员要几万两黄金,太贵。你们能不能在青少年中选拔身体好的,从初级培养。如果起飞降落没问题了,就可以送到西郊机场航空俱乐部训练初级滑翔机。初级滑翔机没问题了,再学初级教练机、高级教练机。学完了就直接可以送到空军去,多经济。” 这个培养飞行员的计划最终没有推广开。少年宫的滑翔机小组,只搞了一个寒假。不过,由此可以窥见,当年少年宫军体活动水平之高是今天无法想象的。 军事体育表演。 在新年联欢会上,孙敬修扮演新年老人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在北京市少年儿童纪念七一党的生日大会上,新入党的党员孙敬修同志参加大会并给小朋友讲话。少先队队员们把自己心爱的红领巾献给孙敬修老爷爷。 年少年宫调来了鼎鼎大名的“故事爷爷”孙敬修。孙敬修在回忆录《我的故事》中提到,起初市教育局调他来少年宫时,他还有些犹豫。看孙敬修为难的样子,市教育局汪局长笑了:“汇文一小的学生只有几百人,而北京市的小朋友有好几十万哪。您应该发挥您的特长,到少年宫去专门讲故事,您的贡献会更大呀!” 到少年宫上班后,孙敬修发现汪局长说的话果然不假。他在少年宫办的第一场故事会就赢得了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那一天,他讲的是苏联作家盖达尔的小说《少年鼓手》,看着台下五六百个小朋友聚精会神的样子和他们的笑脸,听着他们的掌声,孙敬修像喝了一杯甘醇的美酒一样。他在回忆录中感慨道:“看来,这一步算是走对了。感谢党啊,是您把我调到了这个岗位,使我从一个业余故事员,变成一个专业讲故事的人。” 从那以后,每个月少年宫都会给孙敬修列一个“故事活动安排表”。少年宫的故事大会一般是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有时也会一上午安排两场。第一场讲完后,小朋友们“呼噜呼噜”地退场,在外面等候的小朋友再进来。对于一个已经五十七岁的人来说,连着讲两场确实有点累;可一看到小听众们的笑脸,孙敬修的累,都飞到九霄云外去啦。 当时在群众文化部工作的李友唐,跟孙敬修坐对桌。提到孙敬修的人品,他不由得竖大拇哥。“孙敬修讲故事已经是成名的人物了,但他非常谦虚,经常向我征求意见。”一次,在讲刘胡兰的故事时孙敬修讲道:“敌人的铡刀咔嚓一下落下来,就把刘胡兰给杀害了。”李友唐觉得不妥,“咔嚓”一声会吓到孩子们,刘胡兰牺牲还是不要讲那么具体为好吧!孙敬修听后深以为然。后来,他再讲到这一段时便说:“刘胡兰就这样牺牲了。” 孙敬修和他讲的故事,成为那一代孩子美好的童年回忆。当年在射击队训练的张瑜,至今还记得,冬天他们趴在操场的草垫子上练瞄准,冷得要命。孙敬修爷爷经过操场时,跟他们打招呼说:“小射手们,你们好啊!”小射手们一看见故事爷爷,立刻叫起来:“孙爷爷你好!给我们讲一段吧!”孙敬修爷爷就真的停下脚步,给他们讲一段孙悟空。“讲完以后,孙爷爷说,回见!我们又趴在那儿瞄准,身上一点儿都不感觉冷了。”张瑜说。 年,市少年宫工厂车工小组在活动。 年,参加游园联欢的中外小朋友一起游戏。 年,市少年宫绒鸟辅导员常铁钧指导小朋友做绒鸟。 年暑期少年宫组员在辅导员刘承惠指导下制作航模。 少年宫建宫25周年演出。 年一个炎热的夏日,刚跟哥哥吵完架的余达太,气呼呼地跑出家门。哥哥不让他动自己组装的单管收音机,还说:“小毛孩懂什么?”余达太不服气,他想起前两天在《少年报》上看到少年宫有个无线电小组,那里一定能学会自己装单管收音机。于是,他花两分钱买了一张景山公园门票,径直来到北京市少年宫。 少年宫一位戴眼镜的叔叔接待了他。叔叔问:“你为什么要参加无线电小组呢?”余怒未消的余达太说:“哥哥不让我动他的收音机,我要自己学会装,自己装,自己听!”叔叔听完后,哈哈大笑。那时他不知道,这位叔叔正是无线电小组的辅导员余洪绪。经过简单测试后,余洪绪对余达太说:“小朋友你回去吧。能不能参加我们会通知你的。” 当时,想进少年宫学习,可不是件容易事。正常程序是先由学校向区里推荐,再参加少年宫的考试,考试合格才能录取。可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毛遂自荐的余达太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当学校老师把少年宫的录取通知书交到余达太手中时,他高兴坏了。后来,他通过了无数次各种各样的考试,但是没有哪一次像那次那样兴奋。 第一次踏入少年宫科技小组活动室,余达太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一张张工作台上摆着五花八门的工具器材,十几个小朋友正在聚精会神地装配着电子管收音机。当时只有10岁的余达太感觉自己走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自豪感油然而生,似乎自己也变得神秘起来。当时的他也许不会想到,从此他竟与这些神秘的仪器结缘,一干就是一辈子。如今,余达太已成为我国机器人工程方面的专家,而他的梦想正是从少年宫启航的。 年,北京少年宫组织小学生乘飞机赴天津,那时候坐飞机绝对是高大上的事。 年六一少年宫科技组组员参观北京市国际卫星通讯地面站。 少年宫图书馆。 学缝纫 元旦化妆晚会。 市少年宫教育办公室组织全市校外辅导员参观少年宫,图为航模组。 少年宫游戏宫骑自行车比赛游戏。 直到今天,很多老组员提到少年宫,仍非常自豪。在少年宫学习的日子是他们最美好的童年回忆。少年宫不但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也让他们收获了一生的友谊。 年进入少年宫书画组学习的解景开,几十年来一直与当年的同学联系紧密。年,得知少年宫要搬家的消息后,他们决定召集老组员开个座谈会。解景开找少年宫一联系,对方很热情,不但帮他们找到老组员名册,还为他们提供了活动场地。解景开自己也没想到,一下子竟找到多名老同学。当年的蓬头稚子,如今已成了年过古稀的老人,但冲龄学画时的感情却从未改变。座谈会在景山少年宫“少年厅”举行,场面非常热烈。 年“六一”,为了庆祝少年宫迁入新址,少年宫办了一场新老组员书画展。那一天,许多来报名参加别的兴趣小组的小朋友看完画展后,都走向了书画组的报名处。那一刻,解景开仿佛看到了50多年前的自己…… 图片由北京市少年宫提供 欲知更多北京市少年宫的故事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白癜风哪治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