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1季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评选,为

发布时间:2021-3-27 14:36:31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http://m.39.net/pf/a_4477493.html

近年来,中科院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成果不断产出,并持续通过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为进一步增进公众对中科院亮点工作的了解,同时促进院属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对成果转移转化的传播推广,特启动“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筛选”活动。

中科院相关职能部门现已推荐年第1季度候选条目,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冰结构探测机器人与“海翼”水下滑翔机强力支撑科学考察”、持股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移动机器人亮相’北京8分钟‘冬奥会闭幕式“成为年第1季度候选条目。点击页面底部的“阅读原文”,为沈自所投票吧!

冰结构探测机器人与“海翼”水下滑翔机强力支撑科学考察

  (一)冰结构探测机器人实现探路应用

  在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中,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探冰机器人成功执行了“南极埃默里冰架地形勘测”项目地面勘察现场试验任务,结合航空雷达和遥感照相等宏观冰裂隙探测方法,探冰雷达任务载荷,可对表面以下米深的冰盖结构进行探测,这是我国地面机器人首次投入极地考察冰盖探路应用,为在未知冰盖区域建立安全运输路线提供了成功、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保障。该探冰机器人长2米、宽2米、高1.5米,为适应南极天气条件和环境特点,采用全地形底盘悬挂,具有轮式和履带两种驱动形式,控制速度可达20公里/小时;采用燃油提供能源和动力,续航能力大于30公里。

探冰机器人

  (二)“海翼”水下滑翔机首次在印度洋应用

  年1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海翼”水下滑翔机顺利完成“全球变化与海洋气象相互作用专项”印度洋冬季航次的观测任务,这是我国水下滑翔机首次在印度洋应用。“海翼”水下滑翔机于年12月11日在东南印度洋布放下水,开始执行剖面观测,连续海上工作23天,航行距离公里,获得了个剖面数据。“海翼”水下滑翔机已完成了23台次应用,安全回收率%,累计海上观测距离多公里,通过大规模、高强度的海上应用,充分验证了“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水下滑翔机团队和“海翼”合影留念

新松移动机器人亮相“北京8分钟”冬奥会闭幕式

  2月25日,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由张艺谋执导的“北京8分钟表演”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24台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持股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移动机器人车体携带“冰屏”与舞蹈演员精准互动,通过16套复杂的机器人动作规划,配合24名舞蹈演员完成了一系列曼妙复杂的舞美动作,将闭幕式推向高潮,展现了人工智能与中华文化的完美融合。

  传统工厂环境下移动机器人的运动路径呈规则样态。此次负责冬奥会“北京八分钟”现场表演的新松机器人技术研发团队,在短短4个月的研究生产周期中,实现了多台机器人如舞蹈演员般旋转运动的协调运转;团队研制的全新导航控制算法可确保全部机器人在演员频繁移动、场地光照复杂条件下的精准定位和运动,升级的机器人通讯系统保证了在闭幕式现场通讯环境下机器人指令的正常接收,配合舞蹈演员完成了一系列曼妙复杂的舞美动作。

24台移动机器人携带“冰屏”参加表演

长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c99love.com/jsyl/105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