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推动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更好发展

发布时间:2021-3-27 14:36:40   点击数:

梅冠群关羽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探测、科学探测、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用航空在我国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被誉为“下一个汽车产业”。

发展通用航空的重大意义

通用航空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应对自然灾害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从战略高度、全局角度看待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一)通用航空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大带动能力

通用航空业是以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从全产业链看,通用航空可分为三大组成部分:

一是上游的通用飞机制造部分,既包括整机的研发设计、组装集成,也包括特种原材料、零配件、导航设备、通信设备、发动机等配套的研发和生产;

二是通用航空保障部分,包括机场建设与维护、飞机维护与修理、油料航材供应、机场和地面服务等;

三是运营服务部分,包括公务飞行、航空体育、航空旅游、飞播造林、森林消防、救灾抢险、城市急救、航空巡查、航空会展、航空摄影、航空教学、土地测量、矿产勘探、气象服务、融资租赁、航空培训等等。

国际经验表明,通用航空投入产出比为1:10,研发产出比为1:80。通用航空产业共涉及约70多个学科和工业领域,产业业态极为丰富,对关联产业带动能力较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二、三产业都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比如,美国通用航空产业仅通用飞机制造(亿美元)、通用航空运输(亿美元)、通用航空维修(亿美元)、机场运营(亿美元)四大部分一年总产值就超过亿美元,再加上其他配套服务业和关联产业,产业规模巨大。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发展通用航空有利于形成新的热点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经济发展的动能和潜力。

(二)发展通用航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

通用航空制造是大型高端制造业,从一个侧面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基本都是通用航空制造大国,美国通用飞机整机制造产值能占到世界一半,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甚至巴西等国均具有较强的通用航空整机及配套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中国通用航空制造与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通用航空器中,国产航空器仅占28%,其余72%均为国外或合资品牌;其中旋翼类航空器国内、国外品牌占比更分别达到5%和95%。在零部件特别是核心零部件方面,也需大量依赖国外技术或产品。发动机是通用航空飞行器的心脏,我国不仅涡轮发动机在性能、可靠性方面明显落后于外国产品,甚至活塞发动机也和国外有较大差距,目前国产的通用飞机“运五”“初教六”“农五”“小鹰”,引进生产的“塞纳斯/”“钻石40/42”“佳宝J”等固定翼飞机,所使用的活塞发动机相当大比例都是由国外进口。目前除无人机等通用航空器外,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制造业整体还处于整机组装水平,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大多需从国外进口,自主知识产权较为缺乏。如果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能够大规模发展,将会极大带动通用航空制造业,推动我国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各领域制造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能够带动发动机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装备生产能力的提升。

(三)通用航空能够为偏远地区群众出行创造便利

我国幅员辽阔,一些边境地区、东南岛屿地区、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其他内陆地区较为落后,群众出行并不方便。通用航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运输组织灵活等特点,非常适合在这些地区为群众出行提供服务。一方面,偏远地区大规模建设高铁、公共航空等快捷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性不强,通用航空设施建设成本低,十分适合财政能力不宽裕的偏远落后地区。另一方面,偏远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对高铁、公共航空运营的支撑能力不足,通用航空运输组织灵活,航线密度可以较低,可开展短途客货运输业务,人数随时凑够随时出发,有利于改善当地快速出行条件。在国土面积较大的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通用航空都是其边远地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比如美国阿拉斯加州,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72万,居民远距离出行主要依赖通用航空,全州共有通用机场个、跑道多条、通用航空器0多架,是美国通用航空最发达的州之一。巴西境内热带雨林和山地众多,地面交通不便,通用航空也是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全巴西共有多个通用机场、0多架通用航空器。澳大利亚中部地广人稀,通用航空也较好地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出行问题。对于我国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宁夏等西部交通不便地区,云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山区和南方边境地区,东部海岛地区,通用航空都可成为公共运输航空的重要补充。

(四)通用航空有利于培育形成新的消费业态

通用航空并非简单的航空客货运输,而是能够和其他产业相结合,形成丰富多样的消费业态,为群众提供各种新的服务。比如“通用航空+旅游”,可以在轻型飞机、直升飞机、热气球上观看自然风光或城市风光;比如“通用航空+体育”,发展滑翔机、动力伞等各种体育运动,为体育爱好者创造新的体验方式;比如“通用航空+医疗”,可以将病人医院,对于较为拥堵的城市或距离城市较远的乡村而言十分必要;比如“通用航空+会展”,通过国际航空展、航空节、航空表演、航空体验、航空论坛等活动吸引大量的观众和游客,培育航空文化;比如“通用航空+商务”,便捷化、舒适化的公务飞行、私人飞行可以较好地满足国内高收入群体的出行需求;比如“通用航空+物流”,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岛屿地区,高附加值、时效性强的无人机物流可能会成为新的物流业态;等等。美国通用航空相关产业较为发达,围绕通用航空的各类服务业态中,按飞行时长计算,空中巴士约占10%,空中观测、空中喷洒、空中医疗等各种专业服务约占15%,飞行培训约占15%,商务飞行约占20%,包括观光旅游、体育运动的个人飞行约占35%。目前中国通用航空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将迎来快速发展期。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飞行、商务飞行、娱乐飞行、运动飞行等将会成为通用航空重要的消费业态,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和休闲的需要。

(五)通用航空是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用航空具有快速、便捷、高效等特点,在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方面可以提供难以替代的公共服务。在应对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灾害、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通用航空均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发达国家均极为重视通过发展通用航空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日本从年阪神大地震后,开始构建直升机应急救援体系,目前机队规模达到架,分布在全日本各地,能够保证20分钟内到达救援现场;全日本共有56家医院提供直升机救援服务。美国目前有约架救援航空器,救援直升机约1架,通用航空医疗救援覆盖全美84.5%的人口,大部分地区如果出现救助要求,飞机10分钟左右即可抵达。德国目前有多架救援直升机,74个救援站,36个救援基地,全德任何位置出现救援事故,飞机均可在15分钟内抵达。我国通用航空应急能力相比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我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多倍,如果按照日本的配备标准,通航应急救援要覆盖我国80%的区域和人口,大约需要0-架专业航空器,目前缺口极大。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民航系统仅能派出35架直升机参加抗震救灾,其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大中型直升机仅为19架。

当前我国通用航空发展遇到的几个问题

尽管当前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较快,但相比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仍然较大。通用航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成长、业态培育、基础设施、配套保障、政策环境、观念理念等方方面面。目前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总体呈现出规模偏小、业态成熟度不高、企业小而散、基础设施不足、保障能力有限等问题,特别是目前我国低空空域开放和空域管理体制改革进度较慢,极大地制约了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一)总体规模依然偏小

近些年我国通用航空总体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年通用航空在册航空器总数达到架,是年的3倍以上;通用航空企业数家,约是年的4.2倍;通用航空飞行员数达到人,约是年的3.6倍;通用航空器年交付数量占全球比重也从年的0.82%提高到现在的10%以上,成为世界通用航空的重要增长极。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通用航空的总体规模依然很小,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美国约有2万个各类通用机场,欧洲约个,巴西约2个,澳大利亚约个,加拿大约个,而中国年仅有通用机场个以及多个临时起降点。美国有约21.2万架通用航空器,欧洲约13.7万架,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国也各有1万多架至3万多架不等的通用飞行器,而中国目前在册通用航空器总数仅有多架。从通用航空业务额上看,中国通用航空仅相当于英国的3/4、法国的1/2、美国的1/25。

(二)围绕个人消费的通航产业业态尚未发展起来

长期以来,我国通用航空主要应用于作物播种、喷散农药、土地测量、人工降雨、海上巡查、电网巡线等工农业生产领域,极少应用于群众休闲消费。按飞行时间计算,全球通用航空服务中大约60%是商务出行、运动娱乐、观光旅游、医疗救援等私人飞行活动,而中国商务飞行只占3%,私人和娱乐飞行只占1%,训练飞行却高达70%,工农业生产作业飞行达到26%,与国外形成鲜明对照。这表明我国围绕个人消费为主的新兴业态还没有发展起来,通用航空的市场活力还没有激发出来。目前我国通航领域传统业务和新兴业态的产值比约为9:1,而新兴业态正是附加值较高部分,我国通航企业尚未大规模开展个人消费服务,这直接影响了通航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规模扩张速度。

(三)我国通航企业呈现出小而散的特点

我国通用航空企业规模,无论是运营企业还是制造企业,都和国外行业巨头差距较大。通航运营企业方面,在我国现有通航企业中,据年数据,拥有航空器数量少于5架的占75%,全年飞行超过0小时的只有80家,超过1万小时的只有3家,呈现出明显的小而散的特点。而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通用航空运营市场,行业年收入达80亿美元,运营商达到2家,并拥有一批较大规模的运营企业。通用飞行器制造方面,我国制造企业规模也远远无法和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通用飞机制造公司有几十家,如美国塞斯纳、湾流、雷神、贝尔直升机、德事隆、派珀,加拿大庞巴迪,法国达索,欧洲直升机,瑞士皮拉图斯等公司。美国是全球通用飞机制造第一大国,通用飞机年交付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按产量计算世界前5大公司全部在美国,按产值计算世界前5大公司有4家在美国,另一家为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通航发动机领域,美国普惠、霍尼韦尔、通用电气、莱康明等企业生产量占据了全球3/4的市场份额。

(四)通航基础保障和服务能力还相对较弱

目前我国通用航空机场数量较少,颁证通用机场仅有个,远远不能满足通用航空器停放需求,大量通用航空飞机被迫停放在民航运输机场。通用飞机并不受民航机场的欢迎,一方面民航运输机场起降和保障费用较高,让通用航空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通用航空飞机起降速度较慢,影响机场运行效率。我国通用航空发展除面临通用机场较少问题外,在基础服务方面也明显不足。目前我国通用航空所必须的固定运营基地(FBO)、飞行服务站(FSS)、专业维修站(MRO)等基础设施极为短缺。美国拥有个飞行服务站和58个自动飞行服务站,而我国正在运营的FBO仅有9个,MRO也仅有47个。保障通用航空飞行的航行情报、航空气象等服务供给也严重不足,航油等保障系统也不能满足通航发展要求。此外,我国通航飞行员数量也很少,美国拥有60多万名私照飞行员,其中私人飞机驾驶员17万人,中国飞行员只有数千人。

(五)通航发展面临低空空域开放不足的政策制约

按照航空飞行高度,我国空域可划分为超低空(低于米)、低空(-米)和高空(高于米),通用飞机飞行主要集中在米以下的低空和超低空。由于我国低空空域开放程度不高,通用飞机“上不了天”,严重制约了通用航空的发展。低空空域开放程度不高源于我国的空域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空域实行国家空管委统一管理、航路内由民航管理、航路外由军航管理的体制,绝大多数空域由空军管理指挥。由于空军的主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c99love.com/mlhx/105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