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战役里德国实施闪电战的重点是飞机坦

发布时间:2024/9/17 12:42:16   点击数:

在文学作品中闪电一直都是速度与力量的象征。在苍穹之间当一道闪电划过的时候,总是令人感叹她的壮美与恢弘的气势,可以说闪电总能给人一种力量打击感。闪电战,借着闪电之名,拥有着闪电速度与力量的特点。在二战时期,德国的一位天才军官将闪电与战术完美的融合了,他利用飞机和坦克协同作战,构建了现代军事战法新体系,他就是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全名威廉?古德里安,二战德军陆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身处军人世家,他的祖辈,父辈都是军人,为此他在年,13岁的时候就在军校里开始了学习,不负众望,在17岁那年成了一名实习军官。古德从小的就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他不拘泥于书本,会另外扩展一些理论出来。那个时候坦克的定位是属于战斗布局后方的火力输出,在坦克的三大特点“防御、火力、机动”上,更倾向于防御和火力,而并不看重机动性。而古德里安力求在三方面找到平衡的支撑点,特别是在机动性上面更应该是坦克突出的特点。古德也敢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他利用军事演练的机会,勇敢的提出坦克就是应该突出速度,而不是防御。这在当时确实是惊世骇俗的想法。有一本书,叫《注意坦克》,此书的中心思想就是,未来战争战争的陆地主导必定是坦克,而进攻只会讲究一个字,那就是“快”。此书就是古德里安所著。在离一战过去了16年的时候的年,德国专门组建了装甲部队,有个3个之多。古德出任德军装甲总顾问。这3个装甲师严格的要求了坦克的数量,不得低于辆,此外还配置了摩托轻骑,这样坦克在挺进的时候,能够更得上坦克的冲锋节奏。

闪电战的第一次在战场上出现,是德国侵略波兰。波兰战役,顾名思义,在波兰开起的战役,此次战役也是二战欧洲战区的起始之战。波兰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占领了波兰,德军就可以以此作为军事核心指挥部,向周围进行军事扩张。

年,8月30日,德国给波兰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波兰进行谈判。31日,德国制造了格莱维电台事件,为自己进攻波兰找了一个理由。德国进攻波兰的时间是在9月1日的凌晨4点。先看看双方的战力部署,德军的军队指挥官是封波克上将。德军一共投入了辆坦克,架飞机,44个师团,其中有7个是装甲师团,4个轻型装甲师团,还有专门配合坦克快速行动的4个摩托车队,参战人数一共88.8万人。斯米格威-罗兹元帅作为波兰部长出战了这一与德国对抗的战争。波军的参战人数达到了万人,其中还投入了坦克和飞机大炮分别为辆、架和门大炮,有7支军团,4支战役集团,30个步兵师团、11个骑兵团。显而易见,波兰的参战人数虽然多,但是德军的装备比波兰得更好,对比立见高下。

闪电战诠释着风驰电掣般的速度!

在9月1号的凌晨4点钟左右,德国进行了第一次军事行动,首先是出动了数以百计的战斗机,他们一排排的在夜空中滑翔过去,将波兰的整个夜空都照亮。与此同时,德国的陆地力量也没有放松,他们早已准备好自己的门大炮,在飞机抵至目标区域的时候,门大炮一起发射,顿时,波兰境内震耳欲聋。德国的军队为了发挥出闪电战的最大优势,特意对自己的装机师进行了改良,他们的坦克部队火力十分猛烈,而且机动性也十分优秀,一路所向无敌的直接向波兰境内压去。无线电可以说给了德军很大的帮助,如虎添翼,无线电的使用很好的弥补了过去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的战役贻误,将闪电战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无线电的应用,在德军方面用到了极致,每一个飞机坦克中都有。这样的投入,带来了不小的收获,使得指挥更加方便快捷。

闪电战体现了气吞山河般的力量!

德军采用了一种十分具有威力的阵型,他们把主要火力集中在阵型前方,为后续部队打开突破口。当战场后方的大炮一发发射出的时候,前线就被德军征服了,这个时候坦克部队就会及时的抢占领地,向前推进。这种关键时刻,德军展现出来的态势是决一死战,是义无反顾,是孤注一掷。德国人的战斗机也完全不输给地面部队,他们的架次的飞机全部出动了,将整个波兰的土地变为火海。一旦打开突破口,德国的三角阵型就会变化为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的倒三角阵型,这样有利于火力的分布。

闪电战显露出靡坚不摧般的强度!

可以说德国正是无所不用其极,就连海上军事力量也发挥到了极致,在飞机大炮进行打击的时候,舰艇早已就位,准备好了新一轮的轰炸。目标很明确,波兰的部队、军火库、铁路、机场、公路、桥梁。可以想一想,一群人被瓢泼大雨淋遍全身的感觉,而这不是雨,是夺人性命的炮弹。波兰人真正感到这次是对自己毁灭级别的打击。波军的腹地,在这一刻成了炮弹爆炸下的牺牲品,数不尽的建筑物顷刻间就灰飞烟灭,有点夸张得是,波兰有飞机架准备起飞迎敌,可发动机都还没点燃,就被炸成了废铁。波兰人的军事力量还没上战场就被摧毁的所剩无几,交通设施更是被瞬间摧毁,整个指挥部顿时陷入瘫痪。一位幸存波兰老兵这样说:在德军飞机到来的时候,我的生命已经交给了上帝!

战争从开始到结束用了6小时,老希在德国参议会上激动不已,他直接宣布帝国军队已经占领了波兰。老希说道:“在此时此刻,我身为德国的战车的领袖,我是不会自己退下战场的,除非死亡!”在几天之后的9月3日,英法联军一起警告老希停止这惨无人道的战争行为,否则将于德国为敌。“对于这场战争,上帝不会怪罪我们的。”这是德国对于英国与法国发来警告的回复。不用多说,战意已决。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英法正式对德国宣战。此次战斗可谓是闪电战的处子秀,在世界战争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这场战争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两支军队的火力不在一个级别,波兰军的“小米加步枪”难以对抗德军的飞机大炮。人多不一定厉害,波兰军虽然比德国军多了10多万人,而且又是防守方,但二战时已经是工业说了算的时候了。这场战役里,波兰军方的装备老旧,在二战时期主要以工业为主的重兵器时代,还固守着老式装备,而部队的主要机动点,居然还是骑马的骑兵,这和德国的机动坦克团完全是两个级别。闪电战的发明者古德里安曾在回忆录里写到:“波兰的骑兵居然不懂我军坦克的威力,用他们的刀剑来对抗我们的铁皮,结果失败了”。用中世纪的战斗法对抗现代武器,战斗结果可想而知。

二、观念的滞后,让波兰始料未及。波兰这次可算是遇到了硬茬子,直接战车碾压过来,踏平了战场前线,让波兰防不胜防。此外,波兰的军事研究水平,还一直处于一战阶段,他们的最高军事指挥甚至还认为,德军还是和一战一样的战斗水平。可他没有想到,坦克居然可以跑得比骑兵还快,而且天上还有飞机。在颠覆自己对作战体系的认识的时候,战斗已经开始了。波兰人也算是世界上第一次品尝“闪电”滋味的人了。

三、无线电让波兰人真正知道了什么叫战争。空中霸主和陆地霸主通过神奇的无线电保持实时信息传输,让德军出奇制胜。无线电是构建这立体战斗体系的枢纽,此次波兰战役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坦克和飞机联合协作的战役,在无线电波精准指挥的前提下,空陆联动成为了现实。不过,因为闪电战讲究的是联动,只要一方没有能够动起来,或者受到了制约,另一方不仅发挥不了威力,还容易削弱其本身的战力。为什么德国在二战后期面对美国的时候,闪电战就失去了原有的架势,原因还是美国的空军比德军厉害,完全制约了德军的空中力量,空陆联动的体系也就被打破了。

四、波兰的顽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波兰人即使知道自己会被敌军的火力烧成灰烬,也丝毫没有退缩,这种意志还是少有。经过短短的28天,德军直捣黄龙,与9月28日将波兰首都攻占。此时的华沙广播站,一直放着波兰的国歌《波兰没有灭亡》,主旋律是肖邦的《马祖尔卡》,歌这样唱到:“波兰没有亡,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波兰就不会灭亡,举起刀吧,收复失地。”在华沙沦陷以后,各地军队仍已游击的方式在做抵抗。此外,那些流亡到各个国家的军人,也在顽强的抵御德国对其他国家的侵略,战场中随处可见波兰军人的身影。

五、德军虽猛,却还是有一定的缺陷。德军依靠闪电战获得了胜利,但是,德军从这场战役的表现来讲,也还是存在着缺陷。德国的军官不愧是领袖,各个喜欢打头阵,冲在士兵的前面然后壮烈牺牲。这就让德国白白损失了很多很多军官。根据战后军事专家统计,德军军官的伤亡率是最高的。因为伤亡率高,德军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容易迷失方向。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c99love.com/mlhx/135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