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迷彩虎来给大家介绍一款二战时期德国的一款战斗机-梅赛施密特Me。 Me战斗机是德国于二次世界大战时唯一进入服役以火箭为动力的拦截机,也是参战各国当中唯一服役的例子。 Me-战斗机击落B-17轰炸机 而驾驶Me绝对是要冒生命危险的,这种危险并不是来自敌人,是来自Me本身。 Me使用非常高毒性和腐蚀性的两种液体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主要是甲醇和过氧化氢的化学反应从而生成向后喷射的水蒸汽,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 Me火箭发动机 其火箭发动机推力虽大但是持续作用时间很短,这两种化学剂都很危险,若互相化合的分量略为过多都会引起大爆炸,甲醇又会挥发从而在驾驶舱积聚成毒气,故飞行员需全程戴上氧气面罩,除了供氧还防止吸入有毒的甲醇气体,Me和其他飞机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在拦截轰炸机之后到降落为止多半是处于燃料用罄的滑翔阶段。 Me的起飞是依靠在机身下的可弃式车轮在跑道上滑行,当其速度达到可以起飞时要把车轮掉下,但也发生车轮从地上反弹击中在半空的Me。 Me的可弃式车轮 由于没有螺旋桨,Me在起飞的时候垂尾上没有冲流,所以在低速时方向舵的性能十分低下,不能很好地控制起飞方向,而且滑车上也没有转向装置,唯一能用的只有一个小小的尾轮。所以Me只能在迎着风向起飞,否则侧风会很容易得使Me偏离跑道。 当Me在高速飞行时,巨大的风阻使得飞行员很难打开座舱盖,即使飞行员能跳出座舱,后边还有温度高达1,摄氏度的尾流在等着他,所以飞行员一般不会冒险使用降落伞逃生,而是会坚持到迫降,这也导致了飞机在着陆时损毁的增加。 Me的机身设计,在无动力状态时,是一架无水平尾翼滑翔机。机身细小,在机头有一个连接发电机的小螺旋桨,当它飞行时会被流过机身的气流带动而转动从而产生提供全机的电力。 降落时要依靠在机身下的滑板滑行,这时也要飞行员小心平衡战机以免出意外,但仍然发生过在降落时因为冲力过猛而令载着过氧化氢的箱破裂,过氧化氢流到驾驶舱把飞行员活活溶解的惨剧。 不过Me的高速与火箭发动机产生的烟雾效果,在刚出现于战场时给美国轰炸机与护航的战斗机带来很高的震撼与心理压力。在速度上,当时盟军最快的战斗机即使位于最佳的位置也无法追得上高速通过编队的Me,更不用提还能将距离拉近到可以射击的程度。 “拖着雪亮足迹的奇特的飞机,以惊人的速度冲入轰炸机群,完全置护航的‘野马’型战斗机于不顾……”,这就是首次与“慧星”飞机遭遇的盟军飞行员回忆。 在盟军中曾一度出现了“彗星恐慌症”,导致在实施轰炸时,盟军不得不将航线绕过Me战斗机的作战区域。 不过在整个战争期间,Me-的战绩“屈指可数”,仅仅击落9架敌机,Me在翼根处安装一门30毫米口径MK-航空机炮,两门机炮各有60发弹药,对于轰炸机的破坏力相当强。然而,Me的高速缩短飞行员的瞄准时间,想击落B-17之类的轰炸机十分困难。 MK-航空机炮 而如果想盘旋一圈回来再打,燃料又很快就用完了(MeB的作战时间只有大约6分钟),所以Me的战术很简单,就是一上一下,打几下就撤了,这也解释了Me的战损并不高的原因:由于作战时间太短,它很难将敌机击落,反过来,敌机也很难将它击落。 Me对于盟军的心理效果远大于实际上的威胁,到了年德国空军一共有架Me部署于各地的机场,可是只有JG的第一大队能够与敌人接触,他们的战果是击落9架轰炸机,自身损失14架,Me对驾驶它的飞行员的危险远大于它要击落的敌机飞行员。 欢迎新朋友北京中科医院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