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诊断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50918/4698561.html 我有着极其诡异的看剧偏好。 在前阵子认为世界不会再好了的时候,我密集的重温了纳粹集中营系列电影。《辛德勒名单》,《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钢琴家》,《金衣女人》... 抱着看不哭自己不罢休的心态,在人性极端的善和恶之前,我似乎找到了自己能继续苟存的意义:人类就是上帝很糟糕的产物,他们欺善怕恶,贪婪无度,蜂拥而上毫无主见,面对强权默不作声。 但是同时,也是在我们这些糟糕的人类之中,也有人愿意对无助着伸出援手,有孩子毫无偏见地看世界,我们创造出了伟大而不朽的艺术品,我们不约而同地被美好的事物吸引着。 黑暗中的闪光点,才是我们应该持之以恒追寻的东西。 遥想去年风平浪静的日子,我有一个月密集而疯狂的重温了《教父》全系列,和《大西洋帝国》全四季,以及《毒枭》和《冰血暴》全三季。每天都在血雨腥风中入眠,让我熟知纽约黑手党和墨西哥贩毒集团的起承转合。 在和平时期有如此嗜好也是情有可原,日子过得太轻松了,需要一些拉帮结派和尔虞我诈来调剂生活的轻松。 在疫情之间,我和孩子们在家隔离了半个月。那段时间,出于非常明显的原因,我看了不少治愈型的书和影视剧。 《KillingEve》第三季,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疗愈系的剧集,但是相比起第一季和第二季,第三季相比之下较为温情了。 《人性的枷锁》毛姆的终极探究人生的“成长小说”,尽管名字听起来很富有哲理,感觉像是看着看着会让人睡着的小说。而实际上则是围绕着男主的一生的事业感情理想全面展开八卦式的故事。 其精彩程度堪比香港八卦杂志了。毒舌是机智的一种体现,通透的人才能毒舌,笨蛋才口吐莲花。 屡次尝试读“西方红楼梦”《追忆似水年华》,屡次睡着。至今我还没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爱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就在作者长达千字仅描述窗外风景的美妙文笔中安然入睡。 效果跟褪黑素差不多。 我甚至想举办一个读书俱乐部,大家一起买《追忆似水年华》全八本。反正是书,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读不完还能在家充当摆设。可万一读完了,那就厉害了,文学造诣也许从此更上一层楼。 这个读书俱乐部在朋友里面至今没有人报名。 另一部治愈型的剧,我打算强烈给大家推荐一下,《现代爱情》。它并不是《东京爱情故事》般的恋爱模版剧情,更加不是韩剧那种女主玩儿滑翔伞,从南韩被吹倒北韩,然后邂逅帅气北韩军官的那种傻白甜剧情。 它汇集了纽约时报的一个专栏《ModernLove》里横跨好几年的读者投稿之精髓。由八个短故事组成,每集只有十几分钟,短故事紧凑而鲜明。 里面有年轻女子未婚先孕的故事,同性家庭领养孩子的故事,一家三口携手共度中年危机的故事(听起来这个确实有点无聊,而我也不太记得具体剧情了),还有通过专栏寻找旧日情人的故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重新面对人生,这个短剧是由安妮海瑟薇主演的。 最能打动我的点是,由于是由报纸专栏刊登的短片组成,每个小故事都有可能是真人真事。 真实,才会治愈。 我们太频繁地把自己浸淫在商业社会打造的“磕CP”,“看爽剧”,“追明星”的怪圈里。导致总对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不得已实现就会陷入自怨自哀。 人不能长期生活在哀怨的氛围里。 多少年轻女孩子至今视:“爱他就要管住他的胃”,“爱我就要为我花钱”,“买一个爱马仕打进贵妇社交圈”为人间真理。 这是我不太爱看国产剧的原因之一,我上次看完的国产剧是《风声》。大部分国产剧宣扬的价值观都是符合主流观众审美的套路,套路恰恰是老套又俗气的。 不被套路,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难题。 年了,女孩子还在林有有饰演者的微博下面对她恶言相对。这是个非常怀旧,甚至古典的行为。 “像你这样的女人..."这应该是古代浸猪笼之前受审判时的台词。真的很土。 之前有几次被人留言说我有点像韩剧《夫妻的世界》里的那个女主角,前几天我遇到剧荒,于是好奇看了一下这部剧。 看完第一集,我心想,我哪是这个贤良淑德,工作事业双双得意,每天为丈夫孩子穿着白衬衣做饭的优雅女人啊?!医院里喝酒醉后(为了救人)而上去掐人脖子的那个潦倒中年男医生。 回到《现代爱情》。注意,后面全是剧透。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第一集,讲述的是生活在曼哈顿的书评家未婚先孕的故事。这一季的名字叫《Whenthedoormanismymainman》,《当门卫是你的男性好友》。 米切尔一直生活在曼哈顿城中的一栋带有门卫的公寓里。这里用“门卫”不太恰当,毕竟我们认知里的门卫就是管理停车场闸门的。 纽约曼哈顿的Doorman特指在高级公寓里服务的男人,这些Doorman的身影从《广告狂人》到《色欲都市再到《CashmereMafia》里都有出现。 他们一般都身穿考究制服,带着帽子,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帮忙开门,叫车,搬行李,收信件/包裹,邻里之间传话,还有着一点万精油的作用。熟知人情世故,知道帮助住户化解尴尬。 比如说,见到男主人带着从未见过的女士回来,他不能大惊失色之余,还要保持体面地迎接,并且在女主人突然回家之际,及时跟男主人汇报。 Doorman熟知这栋公寓里的每一户人家,甚至掌管着他们的备用钥匙,知道住户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的任期几乎是终身,所以不难见到白发苍苍的Doorman。写了这么多,是我真的不愿意用“门卫”来称呼古斯敏。 《现代爱情》第一集但Doorman名叫古斯敏,来自阿尔巴尼亚,据闻父母因为政治事件而双双呆过集中营。古斯敏五十出头的年纪,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就像大部分经历过风霜的东欧人那样。 米切尔每次约会后被男士送到家门口,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古斯敏那冷酷的目光,那如同狙击枪靶心般的目光。 他似乎每次都能精准地断定她的dating对象是否可靠。Dating对象跟我们口中的谈恋爱又不太一样,由于篇幅和耐心的原因,请自行百度。 米切尔自信满满这位男士会拜倒在她的风趣和智慧之下,而还才刚走进公寓大堂,就被古斯敏冷酷地打破了她的期待:“他不会再打电话给你了,永远都不会。” 回到家中,她不服气地发了几条短信给这位男士,而“已读不回”则验证了古斯敏的判断。约会的这位男士果真就再也没有打过电话给她。 时隔不久,她开始约会一位英国男士,长得帅气无比买,但是一年都不读不完一本书。米切尔并不介意,毕竟他长得帅啊,我们择偶无法同时拥有帅气和智慧。 这次,古斯敏狙击枪般的目光扫视过英国帅哥,说他也不是她的真命天子,因为“他脑子肤浅,而她是拥有博士学位的聪明绝顶的女士。” 米切尔并把他的话不放在心上,这位长相酷似休·格兰特不仅仅会在第二天早上给她买咖啡和牛角包,更是赢得了她父母的赞赏。“他真的好像休·格兰特!”父母是如此评价这位英国男士的。 结果事与愿违,他们还是分开了。更糟糕的是,她在几个月后惊觉她怀孕了,是休·格兰特的孩子。 她在深夜出门去便利店买了一堆验孕棒,染着粉红色头发一边嚼着口香糖的店员在她结账后眼睛都不抬地说了一句:“goodluck”,这里真的很纽约。 得知自己怀孕后,米切尔惊慌地拿起了手机,妈妈,姐姐,前男友...找谁都不对,她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于是下楼告诉了古斯敏。 她的担忧在这个晚上被无限放大,孩子出生需要父母亲,我就是在父母围绕的环境下长大的,我不能生下我不爱的人的孩子... 古斯敏只是冷冷地说:“这是什么年代了,全村人养大一个孩子,纽约是个超级大的村子。” 米切尔困惑地说:“你似乎在鼓励我要一个人生活下去?” 古斯敏说:“这是现在你不是一个人了。” 后来的米切尔找到了休·格兰特,坦诚地告诉了他怀孕的消息,她希望生下这个孩子,他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她都尊重他的决定。 这个帅气而没脑子的男人,果然在这个时候一脸茫然,甚至连未来孩子的名字都无法参与其中。 米切尔开始了她的孕期生涯,在肚里baby第一次照了B超之后,她拿出了B超的照片给古斯敏看,跟他说这是baby的脊椎,这是她的心脏。 古斯敏怔怔地看着B超照片说:“这里仿佛有整个宇宙。” 米切尔留下了一张B超的照片给古斯敏,因为这个阿尔巴尼亚男人,从来没有见过腹中婴儿的B超照片。 再后来,米切尔在产房,经历了所有妈妈都经过的大同小异的一切。 她在慌乱中解释,因为baby突然降生,孩子的爸爸不在城中所以来不了。助产医生十分轻蔑地说:“这不是坏事,我们见过太多fainters(会晕倒的爸爸)。” 这段让我笑出声音。 在产房里的女人往往是冷静坚强的,五分让我在产房躺了十个小时,几近难产,我出奇地冷静,甚至在待产期间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