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36669.html 文 淘气爸爸聊教育(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生活中,有些孩子似乎阶段性地对学习不上心,成绩忽高忽低;有的孩子一学习就想干别的事情,不能专心于读书;还有的孩子喜欢的科目就读,学不进去的科目就“顺其自然”。 其实,这种种迹象都表明,孩子进入了学习迷茫期。 所谓学习迷茫期,也就是说,孩子对于现在的学习状态无能为力,且找不到改变的途径。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棘手的科目和难解的问题,也找不到自己努力克服当前困难的真正目的。 因此,孩子感到茫然和无措,只能日复一日地随大流上学写作业放学,但学习效果显然称不上好。 为什么孩子会陷入“学习迷茫期”? 1.目标感缺失 孩子基本从小就在父母的安排下一路从小学念到初、高中,大多数孩子都没有权力选择。就这样一路被升学的压力裹挟着跌跌撞撞前行的孩子,几乎没有余力思考自己的未来。 因此,大多数孩子缺少真正的个人目标。他们可能会在外界的压力下认为自己应该考多少分,取得什么名次。但由于不是自己真正发自内心想要的,往往会缺少行动的动力,对未来感到迷茫。 2.缺乏规划 有的孩子由于外界的影响,或许会出于趋光性,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理想的目标。但他们往往由于自我认知能力不足,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者只是出于新奇,喊几句口号,然后就又陷入迷茫中去。 孩子很难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具体的合理安排和规划。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对他们来说是违背本能的。因为孩子的行动是听从天性的,喜爱自由的。 所以,缺乏规划也很容易让孩子陷入迷茫的泥沼。 3.思考能力不足 孩子由于心智发育尚未完备,很难成熟地对外界做出合理的判断。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让他们迷茫,孩子很难从中分辨出信息的真实与否。 有些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尚“不懂事”,往往不经意间传递一些相互驳斥的观点。比如,有的老师会和孩子强调成绩和学习的重要性,夸大考学的严重性,有些家长出于心疼孩子,会告诉孩子即使学习不好也没有关系,行行出状元。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难通过独立思考来分辨不同的观点,得到真正的答案,反而可能知道得越多,越迷茫。 当今社会,多数孩子由于外部环境对于分数和升学的重视,成为一架架“滑翔机”,只能靠外力来翱翔,诞生了所谓的滑翔机效应。 什么是“滑翔机效应”? 滑翔机,也就是需要依靠外力引导,才能飞上天空翱翔。滑翔机效应也被用来形容孩子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日本教育家外山滋古比教授在《知性力》一书中总结道:如果只要把老师教授的知识完整地写在试卷上,从而获得一个漂亮的分数,成为众口称赞的“好学生”。这一教育模式就好像是制造滑翔机一样。 由于滑翔机没有内在的动力,只能依靠外力才能起飞。而一旦外力消失,滑翔机就只剩下坠的命运了。 试想一下,如果是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失去了外力的作用,又会发生什么呢? “滑翔机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挫伤孩子的兴趣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一所所学校就像一个个滑翔机训练场,符合要求的孩子才能飞得更高。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针对了考试重点,准备了时政热点,却单单略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如果不在滑翔所需的范围内,就会被漠视、被剥夺、被掩埋。 而孩子的兴趣是人生进步的火花,也是开发潜力的钥匙。如果强迫朗朗、刘翔、乔丹等人放弃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所在,都必须接受统一的教学模式,他们能飞得比现在更高更远吗? 挫伤孩子的兴趣,磨灭孩子的天赋,将孩子训练成一个在学校当“滑翔机”,在社会当“螺丝钉”的小角色,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轨迹,甚至失去孩子的独特所在。 阻碍自主思考能力明明知道孩子自己做简单的实验得到结论,才会领悟得更好,但还是只允许孩子死记硬背公式和数字。明明知道需要广泛阅读文学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但还是逼着孩子去记忆必考的诗句名言。 为了追求一个看上去足够漂亮的分数,假装在天上飞行得很好,老师和孩子都将注意力放在机械背诵和题海战术上,而不在乎思维和创造力的开发。 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失掉自主的内在动力,一味接受外在灌输而不擅长内在思考。发动机上锈的机器,是没有内在生命力的。 好在现在已经有相关学校进行改革,但教育模式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为了弥补不足,帮助孩子逃脱属于滑翔机的命运,家长的作用不可或缺。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滑翔机效应”?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起一味接受外界灌输的固定知识,拥有质疑和思考的能力更为珍贵。孩子独立思考的过程,需要开动脑筋。 通过探索、体验和创造等活动,得到自己对于外界某个事物的认知,并且不断丰富和加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只能千篇一律地讲些陈词滥调,没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人,很难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因此,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孩子成为流水线制造的滑翔机,而是让他们拥有独立的思维能力。 2.帮助孩子建立内驱力 外力始终不是第一性的力量,是不能为我们掌握和控制的。内在驱动力才是一个人进步的真正动力。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内驱力,让孩子能够充分认知自我的心理状况,察觉自身兴趣和潜力所在。这样一来,孩子就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和现实情况来制定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或许有的孩子向往蓝天白云,但我们也不该剥夺那些渴望潜入海底的孩子的梦想。允许孩子不必成为滑翔机,是家长应该给予的尊重。 拥有内驱力的孩子,可以成为装备发动机的“飞机”,也可以是遵从内心的“潜艇”。上天下海,无问西东,但从本心。 当家长意识到,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已经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家里的时候,不妨多给孩子创造些可以开发思维,激发内驱力的环境,让其受益终生。 让孩子和“滑翔机”说再见,不再迷茫,不再彷徨,而是坚定地向着光亮那方,变得不一样! (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淘气爸爸聊教育,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
|